国家杰出人才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前瞻的研究视野及深厚的行业影响力,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是学院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
国家级人才
任UNESCO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亚太地区指导委员会主席、IAHR地下水委员会主席。研究方向包括大气-陆面-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地表-壤中流交互影响、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型构建等。在WRR、JH等杂志发表论文400篇,SCI 321篇,总引8200次,单篇229次,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了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0多项项目。获国家科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3项。2004年入选为美国地质协会Fellow,2015年获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于1982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专业博士学位。1991-2009年在美国海洋大气管理署(NOAA)的水文实验室、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乌莫国家实验室工作,曾任NOAA水文实验室特别项目研究组组长和劳伦斯利乌莫实验室资深研究员,2009-2019年间在北京师范大学全职任教,现为河海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重要人才计划。从事极端水文事件和数据水文学研究,揭示了非稳态条件下极端降水与洪涝灾害形成机理,构建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水文事件非结构化预测模型,创建了水库群调节与反调节文化粒子群新算法,构建了大数据驱动的突发水灾害预测预报模式。
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遥感水文学研究,研究兴趣包括:降水、水文要素遥感反演、缺资料流域水文模拟预报、智慧水利等。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马里兰大学、NOAA暴雨研究中心访学,目前担任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副编辑、《水资源保护》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是国际降水科学指导委员会(IPWG)核心成员、中国水利学会雨水专业委员会委员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公益性水专项、国家级标准的制订,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水专项子课题,服务于社会生产任务等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多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南京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
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就职于澳大利亚国家地下水研究中心,任讲师级研究员;2013年7月-2015年8月就职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任讲师、博士生导师;2015年9月全职加入河海大学。
负责重大重点科研项目90余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编写并出版省部级规范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主持开展的《河流生态变化辨识与生态河流重构一体化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入选者。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领域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在内的省部及以上项目10多项。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农业科技节水一等奖、刘光文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国家级青年人才
教授,蒙大拿大学博士、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双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在Nature、NCC、HESS、JH、WRR等地球科学领域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80篇,发明专利三项。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在内的省部及以上项目10多项,任JH副主编、EMS编委。
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江苏特聘教授,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后、助理研究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气象、陆气耦合和极端洪旱灾害机理方面的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江苏省青年基金、NASA陆地水文专项等项目5项;另作为专题负责人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担任SCI期刊Earth Interactions、Hydrology Research专刊编委,长期担任Water Recourses Research、Journal of Climate等10余个SCI期刊审稿人。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万人”青拔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专题2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子专题1项,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研究及水利部等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在Engineering、JoH、HESS和《水科学进展》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与需水演变研究关键技术》《气候驱动与流域下垫面变化的水文效应》等学术专著6部,译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青,现任水文水资源学院生态水文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研究流域水文和水环境过程、水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可解释的机器学习,开发了基于物理过程的流域耦合模型和基于水文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在全球不同气候带的多个流域中得到应用。
现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气象局水文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河海大学淮河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水电学会(IHA)新兴发展中国家委员。水利部水工程调度专班核心成员,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骨干成员,河海大学首批“大禹学者”。
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河海大学博士学位,2019-2020年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借调工作。主要从事变化环境下水文响应、流域洪旱灾害监测模拟预报、遥感水文学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