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星芒 | 钱正英奖学金获得者——王孟浩

2022-11-06 72

 

个人简历

 

 

 

 

王孟浩,男,中共党员,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0年、2022年“国家奖学金”;2021年一等“刘光文奖学金”;2022年“钱正英奖学金”;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图1. 个人自拍

 

研究方向: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在水文水资源学院任立良和江善虎二位导师及课题组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发表一作及通讯SCI论文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0503)和河海大学“优博培育”项目(B220203037),开展“变化环境下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及演变归因”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排名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干旱非一致性机理与响应识别”(排名6/1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变化环境下干旱传递机制与干旱恢复需水量化”(排名5/10)。

 

01.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诗·偶成》朱熹(宋)

 

图2. 个人湖泊照片

 

他回忆道,硕士导师江善虎老师在他2017年到河海水文院读研究生的第一天就告诫他:“做研究亦如下棋,找对方向,做好规划,踏实每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入学后的他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课题不断具体。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他边上课,边学习跑水文模型,第二个学期,边上课,边撰写英文论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寝室,教室,办公室,食堂四点一线。2018年的11月,他的第一篇SCI论文有了初审意见。他回忆道,“由于当时没有任何修改文章的经验,导师江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带着我一条一条地读审稿意见,针对修改完的文章,又带着我一条一条地过意见”。导师高效、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成为他今后科研工作的内在准则。201812月的一个晚上,他接到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老师稍带激动的告诉他:“收到邮件,论文已接受”,听到这个消息,他也十分激动,连连说道:“感谢老师!”。电话两头,激动的师生,不仅有论文发表的喜悦,也有科研精神的传承。搞科研就是要抓紧时间,一寸光阴不可轻,同时也要踏踏实实,不能有半点马虎!

 

图3. 6篇论文+2个授权专利

 

02.莫言下岭便无难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宋)

 

图4. 个人雪山照片

 

他回忆道,博士导师任立良老师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长在山上的草比长在山下的树还高。我们可将自身拥有的知识储备比喻为海拔高度,也就是所谓的山;草和树的关系,体现的是创新内容和已知概念的辩证关系。虽然只是山上的一株“草”,但是眼界却已和山下的“树”不同,山上的视野、眼光、思维自然就不一样了。正是在导师的循循善诱下,他不断尝试科研论文以外的科研实践活动,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实现“翻山越岭”。20199月,他与师兄组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二等奖,实现数学建模竞赛领域的突破。在2021年他申请并获批江苏省科研创新计划及河海大学优博计划两个项目资助,实现了基金撰写及申请领域的突破。20217月,积极参与水利方向社会实践活动,跟随河海大学水文院长委会暑期实践博士团,到长委会水文局和三峡水利工程枢纽,了解学习长江流域水资源调度,防洪抗旱,水利发电等水利行业实践经验。20223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水文地质系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

 

图5. 奖学金+建模竞赛获奖+基金

 

03.结语

 

 

 

 

最后,他借引任老师的寄语分享于大家:“劝君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现状,以加倍的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选取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某个方面,矢志不移,创造生命的奇迹;在学习和工作中高倍地聚焦,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到一个特定的时空坐标上去,发出最强的光和热!”

 

 

来源:王孟浩

编辑:陈晓颖 杜宛萦 赵久蓉

审核:陈培玲 莫晓曼 董叶斓 王天越

+

+

shuiwen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hhushuiwen@163.com

水文水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