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水文发展,体味卓越人生

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1343

——采访华家鹏老教授

【人物简介】江苏南京人,1963年考入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本科学习,79年文革后考入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刘光文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从事水文统计等多项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先后评为副教授、教授,于9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学院交流半年。在潮水河流防洪设计、核电站防洪设计、大型水库能最大洪水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先后指导研究生十多名,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主编水文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等教材,先后主持和参加40余项科研项目。

 

 

 

20181116日下午,水文院新闻中心记者团有幸采访到华家鹏老师。

初见华老师,他拿着一把雨伞,在工程馆的门前静静等候,散发着研究学者的沉稳气质。华老虽然身体状态不佳,但仍热情的接受了记者团的采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华老师的求学之路、工作经历,无不令我们深受启发,感慨万千。老教授对母校的情谊,对新一代人的激励,无不令我们坚定信念,奋勇向前。

漫漫求学之路,实践获水文真知

   1963年,华家鹏老师考入华东水利学院,但刚刚修满三年时恰逢文化大革命,仅仅学习了水文预报等两门专业课就开始停课闹革命,五年之后完成学业被分配到宁夏工程局进行劳动锻炼。在这近两年的劳动锻炼中,先后当过木工、灌浆工,后来又做工程地质、弧形钢闸门设计、水库泥沙、水库调度等设计工作,接触了水文学的很多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靠自学完成的,“当时就是干什么学什么,在学校学到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在实践中学习,才能胜任交给自己的工作,只是该感谢学校水文系对我们的培养。”华老师这样感慨,他表示,本科时候受到的水文相关教育为后来的时间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样后来实践中的学习让他更熟悉水文其他方面的技术。

甘为孺子育英才,严格要求促进步

 1979年全国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华家鹏老师便以优异的成绩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刘光文教授唯一的研究生。在刘光文先生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三年的艰苦学习,华老师在水文方面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先后发表多篇论文,毕业后留校作为老师开始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我对本科生上课要求很严格的,第一我必须知道你来不来,每节课都要点名。其次有些人早上来拎着早饭,我也不允许的,所以我的学生都知道,华老师上课不许吃东西的,要吃饭就早一些。我是讲,你要吃东西那我也吃东西,我在上面一边吃一边讲看你愿意不愿意。还有就是上课讲话我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有些老师迟到也不管,陆陆续续地进来,我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后来大家就都不敢迟到了,甚至有的学生宁愿不来都不想迟到。”华老师自己这样说道,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除了严谨的学术态度,这也更是人和人之间的尊重和礼貌。当问起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对学生的印象,华老师表示,虽然大学比较特殊,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并不多,但在答疑的期间还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本学科的思维活跃程度和认真程度。除此之外,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和同学接触比较多,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一点,哪些人学习比较好,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哪些人比较认真。华老师强调“责任心真的很重要。比如我们课程设计基本上是两个老师管理一个班,所以每个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学生之间差别其实很大的,有的学生很认真,有的就很敷衍了。当年考研的时间和专业课的时间是有冲突的,很多人在上专业课的期间准备考研,甚至不来上专业课。我就记得我当时在讲水文计算,就有很多同学根本没来上课,然后考试考了20分钟就来交卷了。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还是本科就比较优秀、比较出色的同学会留下深刻些的印象,我们还是比较看重他们的学习态度。”

 

见证水文发展,毕生致力科研

 谈到对水文工作的认识,华老师笑答,“干了一辈子水文工作,其实我是很喜欢的。我对水文的认识可能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我觉得水文是一个实际的学科。是为生产单位服务的,虽然是研究型的大学,但是要为生产单位服务的。根据生产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像我们做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了他们的需要。”最近这十几年来,华老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黄河上游的可能最大洪水都是我们做的,当时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可能最大洪水和可能最大暴雨这个思路,但在做的时候又发现还涉及到融雪水的问题,高寒地区的可能最大洪水是由融雪水和降雨问题导致的,像这种问题规范里是没有的,只能自己思考、摸索着解决。”在研究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总是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所以华老师也主张水文学科方面有发散的思维和自己的思考,“我们做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碰到过的,到审查的时候一开始也不同意呢,我们在汇报之后专家们也觉得我们做的很好呢。”

 华老师退休之后也没有停止水文的研究,因为和中广核(中国广东核电有限公司)签了长期协议,当时他们所有的水文相关工作都是交给华老师来完成的。因为有其他老师带的研究生一起完成工作,再加上对水文学科的热爱,华老师从未感到辛苦。“这些项目是必须要有研究生来支持,我们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的。而且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比我们强很多。一个项目来了我们都先分配好工作,比如你搜集资料啊,你去出差啊等等,然后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左右来指导他们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指导。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

 问起多年后水文院的变化,华老师表示,“课程设置变化大了,科目多了,专业多了,之前只有陆地水文和海洋水文,现在也有海洋学院了。一个专业五个班,当时就是这样的,只有测、报、算三样,现在基础课变得太多了。知识面比之前广了。”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老学者孜孜不倦的潜心钻研,才有了水文学科一步步的发展,直至今天。除此之外,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华老师建议现在的同学们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在学校学习就要好好的跟着老师,出去以后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而且现在实习太少了,以前实习比现在多很多,因为我自己就是工作后回学校的嘛,很明显在工作中的经验对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很多教学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其实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通过和华老师的交流,我们叹服于老一辈兢兢业业,刻苦奋斗的学习态度,也崇拜华老师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现在的硕果累累,都是我们在这些老教师、老教授打下的基础之上发展创新得来的。打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感激千千万万像华老师这般无私奉献,为祖国水文事业发展奋斗一生的老一辈水文人,同时他们也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在河海这篇沃土上书写华丽的篇章。

 

 





供稿:水文水资源学院  编辑:  审核:

最新动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