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社会责任 发挥专业优势作贡献

发布时间:2010-05-04浏览次数:202

2009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广西等省部分地区的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地区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323,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面对不断肆虐的旱情,作为以水利为特色的河海大学师生心系灾区,水文水资源学院的教授们再也坐不住了。 32843,正是我国西南干旱发展最为严峻的时刻,该学院李琼芳副院长和夏自强、包为民、陈喜、梁忠民五位教授主动请缨,奔赴旱区第一线实地了解旱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抗旱救灾作贡献。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五位教授克服山路崎岖、连续长途奔波等实际困难,驱车沿广西南宁、百色,云南开远、昆明、曲靖,贵州安顺、贵阳线路进行实地考察,察看了旱区部分主要河流、水库、水窖的蓄水情况以及山区、坝子的供水水源与土壤墒情,并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地区防办、水文水资源局多个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从水库等蓄水工程在干旱中的作用,干旱评估,干旱灾害预测预警,土壤墒情监测,岩溶地区地下水开发,“五小”(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工程应急水源优化布局,不同区位“五小”工程、河、湖、库、井等应急水源配置,提高防旱减灾能力的措施等方面为抗旱减灾献计献策。

回到学校后,专家们立即组织研讨,针对西南特定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以及水利设施调节控制水量时空再分配的能力弱和山区水利设施较少等特点,提出了提高西南地区防旱减灾能力的建议,包括加强西南地区干旱灾害成因及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建立水利部门的旱情实时动态评价方法,构建具有西南特色的旱灾预测预警系统,更加科学地调度与管理水库等蓄水工程,加大骨干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加强制定应急水源规划和研究岩溶地区应急地下水开发技术,优化配置不同区位“五小”工程、河、湖、库、井等应急水源,因地制宜建立抗旱指挥系统等。这些建议的实施将在增强国家防旱减灾能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高度重视。41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专门听取了河海大学校长王乘关于学校积极参与西南抗旱救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刘宁副部长代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感谢河海大学在西南抗旱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高度评价河海大学作在抗旱斗争的关键时刻发挥的重大作用,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河海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精神风貌。

供稿:  编辑:  审核:

最新动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