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流域水文循环演变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学术创新论坛

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971

119-10日,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流域水文循环演变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学术创新论坛在我校闻天馆顺利召开。副校长董增川、水文水资源学院党委书记陈元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王卫光主持开幕式。

董增川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我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水科学与水工程研究方面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广泛交流。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全国高校水利工程、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思想碰撞,实现多学科领域的交互贯通,深化单位合作、启迪研究智慧、激发创新激情。论坛的组委会特别邀请到挪威奥斯陆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水文水资源、气象、生态领域的专家交流学术前沿。同时,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研究生代表参与论坛。

校领导论坛开幕式致辞

  论坛特邀报告环节中,挪威奥斯陆大学许崇育院士作了题为《新时期的水资源管理》的报告,解读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以及系统治理的相关政策,表明在这一背景之下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邵全喜教授作了题为《水文气候领域的大数据挑战》的报告,分析了水文信息的大数据特征,讨论了大数据技术在水文信息保障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朝晖教授作了题为《流域尺度陆气水循环过程研究》的报告,旨在揭示陆气水分循环过程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的响应;南京大学居为民教授作了题为《遥感与机理模型同化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对于区域和全球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与反馈的看法;河海大学段青云教授也作了题为《复杂地球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与实例》的报告,介绍了大复杂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原理及应用现状。
  围绕本次学术创新论坛的主题,论坛分为三个分会场:水文循环演变与驱动分会场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鲍振鑫和河海大学李彬权教授主持,王刘明、陈素洁等16人作了精彩的报告;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李时银教授和河海大学阮爱东教授主持,许青、管晓祥等同学就自己的研究作了报告;水信息技术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会场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国杰教授和河海大学石朋教授主持,李安斌等同学作了报告。同学们在现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学术思想碰撞,实现了多学科领域的交互贯通。分会场学术报告结束之后举行了优秀论文、优秀汇报、优秀海报评选与颁奖仪式,旨在鼓励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科学研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9
日晚,来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在刘光文馆105会议室进行了学术联谊,各个学校同学积极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并参与了各种小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次联谊,同学们对各自的专业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实现了本次论坛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目的。

各校研究生学术联谊

  为了让参会的研究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河海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10日上午,志愿者们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在学生讲解员的引导下,参会研究生认真参观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1927)”、“华东水利学院(1952—1985)”、“河海大学(1985—2015)”三个阶段的校史展室,一起感受了我校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风雨历程,深切感受到了积淀深厚的河海文化,更进一步学习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参观河海大学校史馆

 本次学术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江苏省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校内外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响应。论坛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大家的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了特邀嘉宾和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极大地加深了我校同各兄弟院校间的友谊,充分体现了河海大学作为东道主的热情与好客,展现了河海大学在水文科研工作上的坚实基础和深厚底蕴,进一步增强了我学在全国高校间的影响力,使我校水文宗师的气度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水文水资源学院  编辑:  审核:

最新动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