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在地下水污染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9-10-24浏览次数:1916

    地下水,全世界普遍的淡水资源,是农业灌溉、民生用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水源。20199月我院黄璟胜教授指导研究生童晨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9年影响因子达7.650,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排序前5%)发表题为Analysis of radially convergent tracer test in a two-zone confined aquifer with vertical dispersion effect: Asymmetrical and symmetrical transports高水平论文,在地下水修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迈出重要步伐。随着地下水污染的急剧增加,示踪试验对地下水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径向示踪试验解析模型存在因子参数物理意义不完整的问题,非径向数值模型虽然避免了因子参数,但存在网格建构困难与计算耗时两个问题。本篇论文完善了径向示踪试验模型,定义模型的因子参数、示踪剂初始浓度、稳态浓度三者的本构关系,赋予因子参数完整的物理意义,阐明了径向与非径向两种模型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相同的浓度穿透曲线。通过含水层厚度、弥散度、特性长度三者组成的无量刚参数设置观测井,实际的三维污染传输可简化为二维、甚至一维传输,不仅揭示了弥散现象与稀释机理,更能有效排除不敏感参数,大幅提高参数估计反问题的计算性能,提升获得全局最佳解的概率。研究成果开启了地下水溶质运移的新思维、新见解,对推动示踪试验的高效应用以及实现地下水修复、解决实际的水资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Huang, C.-S., C. Tong, W.-S. Hu, H.-D. Yeh & T. Yang (2019), Analysis of radially convergent tracer test in a two-zone confined aquifer with vertical dispersion effect: Asymmetrical and symmetrical transport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77, 816.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05.042

供稿:水文水资源学院  编辑:  审核:

最新动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