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授箴言,扬水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8-11-20浏览次数:912

 ——采访夏自强教授


[个人简介]
1977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系
1988年获硕士学位
1990、1999年两度赴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学习
任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会会员
中国城市研究会会员



“艰辛求学路,毕生水文人”


夏老师自述
        文革期间1966-1970年左右大学停止招生,到1970年才在往届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所以大学生的层次很不一样。
        而我上高三的时候正处于文革时期,课业结束后就直接去下乡劳动,在湖北鄂城水泥厂宣传部工作,因为工厂属于水利系统,由湖北水利厅管辖,所以1973年直接被推荐到了华东水利学院。当时被推荐上来的一共有六人,其中四位到了水文系,其中包括我。
       “河海大学的水文专业是当时最强的专业,师资力量很庞大:刘光文教授、二级教授张书农、系主任丛树铮教授、朱元甡教授等等优秀老教授都教过我们,年轻的教师,如刘新仁教授(后来当过校长、水文系主任)等”,满满的专业自豪感不由将我们也带到了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老师,“刘新仁老师和朱元甡老师是夫妻,对专业付出许多精力,对教学工作都非常认真,刘新仁老师教我们水文预报,朱元甡老师教我们工程水文,朱老师还跟我们一起到广东东江的一个水文站——菠萝水文站,她带着年轻的教师跟我们一起一面教学学习,一面做水库的调度预报、洪水计算,给广东省培养当地的专业人才”,言谈之间尽是敬佩之感。


        我刚上大学已经24岁了,后来因为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毕业后就在机关工作了两年,而后又回到了水文系教书。1977当助教,1979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和刘新仁老师他们一起教水文学原理,一直到2001年去科学研究院主管科研工作,当科研院副院长,脱离了本科教学,但研究生教学一直持续到现在。研究生工作主要两个方面:给他们上课,各种不同性质的课程都有;带他们在某一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主要在生态水文这一方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夏教授总共带了五六十位水文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们大都分布在武汉、郑州、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省会城市,前景良好。
        后来研究工作拓展到和周边国家合作的跨界河流(流域涉及多个国家,关乎社会制度、经济利益等),比如西北的伊犁河,东北的黑龙江,西南的雅鲁藏布江、湄公河、澜沧江等。于是成立了国际河流研究所,钱正英副主席还出席剪彩,现在研究生、教师团队都在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也会主动去做一些水文科研工作。


“变教育之制,守水文初心”


        文革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就是坐在教室里,比如泥沙测验做颗粒分析,测含沙量、浑浊度,从采样到做出颗粒级配曲线,纯粹去想象实际的操作流程,很多人脑海中都没有概念。
        文革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了很大的改革,教育开始重视实践,专业基础课都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去井冈山、赣南、宜春的水文站、水库学习,像水文预报、工程水文、水文测验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通过实践阶段,老一辈的大学生们都能做到独立测洪。而其弊病在于忽视了基础理论学习,大一时候学了些基础知识,比如大学物理、数学等,但没有现在新一代大学生学得牢固。
        教授见证了河海大学水文专业的发展过程,水文从过去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学习苏联的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到 “打破测报算”的口号(为增加招生而扩大学习面),一路走来,变化颇多。以前由于人们对水文专业认识的狭隘,“以为水文就是搞测流的,毕业就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的”,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水文。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问题研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文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抢手。现如今,学校水文学科的声誉处于垄断地位,就算是清华大学,尽管平台高,但由于本科不设水文专业,就缺少最基本的理论、概念。
        后来夏教授在做系主任的时候,专门开了个专业“城市水文”,主要课程都是他们设计的。随着国家的管理体制、城市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慢慢地这门课发展成为城市水务。由于开课时间早,而且河海大学的水务工程专业依托水文基础,在江河预报、水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算得上有核心竞争力。


“殷殷教诲,诚诚期许”


        作为一名教龄十数载的资深老教授,他对79届的毕业生印象尤为深刻——他们大都是应届生,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学习也不如往届生刻苦,课堂课余思维都特别活跃,不好管理。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整体都很厉害,专家、领导分布于各个水利部、水文局。由此看出,学生思维活跃是一大好处,往届生受传统教育,学习优异却难在社会“混开”。所以,教授真切建议现今同学们认识周围环境,接触社会,提高情商,不当“书呆子”,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实验、实习、科研这些环节。
       对个人而言,尤其要有互补的理念,学习好的同学注意发展业余爱好、待人接物、社会合作能力等其他能力的锻炼。对于学习不好的同学,更是如此。夏教授举了89级一位云南学生的例子——学习不好,爱打架,手上缠着纱布,去办公室一个一个地求老师给及格。但是现在他创业成功,还代表校友会负责接待。这一成功事例也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跟本科生交流接触起来,夏教授感想颇多,他教导本科生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热爱水文专业,重视水文基础并去服务社会。“有一年泰国发生洪水问题的时候,我国还专门派出专家帮助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外语,不仅仅只是为了去留学旅游,水文水务学科都需要对外交流”。
        年近古稀仍旧兢兢业业,将毕生精力投入水文工作,老一辈水文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而他们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水文精神——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服务社会,无私奉献,更需要我们来记忆,去传承。现今,我们不懈学习奋斗,未来,我们为水利事业书写华章。




供稿:水文水资源学院  编辑:  审核:

最新动态

关闭